书法之用笔的方法
写字的姿势、执笔的方法和运腕的方法都是毛笔运用的辅助部分或者预备阶段,它们都是为用笔创造条件的。用笔,准确地说就是用锋,也叫使锋、运锋和行锋,是完成点画时毛笔笔锋起行止的规律。我们还可以说,用笔就是执笔和运腕的实施,是静态地执笔到实现静态的字形(墨迹)中间的一个动态环节。
写字的姿势、执笔的方法和运腕的方法都是毛笔运用的辅助部分或者预备阶段,它们都是为用笔创造条件的。用笔,准确地说就是用锋,也叫使锋、运锋和行锋,是完成点画时毛笔笔锋起行止的规律。我们还可以说,用笔就是执笔和运腕的实施,是静态地执笔到实现静态的字形(墨迹)中间的一个动态环节。
在中国书法中,尤以用笔*为重要。宋代的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指出“世之论书者,多自谓书不必有法,各自成一家。此语得其一偏。譬如西施,毛嫱,容貌虽不同,而皆为丽人;然手须是手,足须是足,此不可移者。作字亦然,虽形气不同,掠须是掠,磔须是磔,纵其精神筋骨犹西施、毛嫱,而手足乖戾,终不为完人。”用笔之情是达到书法出神人化的必由之路。
但就用笔的点画形态看,无非是方与圆的不同程度的组合而已,因此,学习用笔,首先要学会写方笔与圆笔的方法。
所谓方笔与圆笔,是指点画在起止和转折处表现出来的形态,有棱角者谓方,无棱角者谓圆。圆笔源于篆法,其用笔裹锋,转换处不折不顿。方笔源于隶法,落笔时可用切人法,需折锋顿锋。方笔骨力外露,豪迈遒劲,给人以阳刚之美;圆笔妍媚柔和,含蓄秀逸,给人以阴柔之感。
关于方笔与圆笔的用法康有为在《艺舟双楫》中说:“方笔便于作正书,圆笔便于作行草,然此言其大较,正书无圆笔,则无荡逸之致,行草无方笔,则无雄强之神,则又相交为用也。”故正书贵方,行草贵圆,妙在方圆并用,此乃方圆用笔之一则。
无论方笔与圆笔,其写字时笔锋的运动都是平面运动(指在纸面内的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往复)、空间运动(指笔锋的一落一提的高低与触纸后的一轻一重)和速度运动(指行锋的快慢)三种状态的综合运动。下边就用笔的三种运动情况加以阐述。
藏锋:是落笔之前或收笔时锋端的快速动作而不使笔锋显露,使其藏于笔画内的一种笔法。
落锋:藏锋(指起笔)之后紧接着所用的笔法,其方向与所写笔画方向正好垂直,其落锋的长短与笔画的宽窄大体相仿,这种笔法运用时宜考虑前后衔接,来势要紧凑。
行锋:完成整个笔画的全部运笔过程,都叫行锋或运锋。行锋应密切配合整个笔画的方向、位置和倾斜度。
回锋:是藏锋的一种方法,落笔藏锋叫藏头,收笼护尾叫回锋。其方法是收笔时,笔回轻微逆转一下,这样笔力浑厚,书写时,与藏头一样,都是一瞬间的轻快行锋。
露锋:与藏锋相反,是指笔锋外露。在一个笔画的范围内,有头露,也有尾露。在各种笔画之间,露锋通常用于点的起笔和撇、捺、钩及一个字最后一画是竖的尾部。其写法是最后收笔不回锋,锋芒外露。运笔时宜一鼓作气,顺理成章,轻快而自如,成功之后有险峻之感。
为了明确这几种笔法的运用,我们以横画和竖画为例加以说明。写横,要逆起藏锋,后则先竖,然后再水平运笔行锋,收笔时顿笔成竖再回锋。这样,落笔在前,收笔在后,前后呼应,落笔时就要想到后面如何收。同理,写竖画,则藏锋后先横落,收笔时略顿后再轻回。
关于落笔与收笔,前人曾总结过两句话,叫“无往不收(指横画)、无垂不缩(指竖画)。”这里,往与收,垂与缩都是相互的对应和有机的统一。用笔中做到这一点,就使人感到横中有竖情,竖中有横意,下垂上缩,右往左收,绵里藏针,含蓄耐看。
折锋:就是行笔转折处的用锋法之一。用笔时,笔锋稍散,使笔画显出棱角,写出方的点画。用折锋写字的笔法称为方笔。折锋的用场有两处。一是书写一个笔画,起笔可用折锋,若写横画,先竖下笔,锋自左上方而落,稍顿,折锋右行,收锋时向右下方稍顿,再回锋收笔;若写竖画,先横下笔,锋从左上而落,中间行笔后稍顿回锋,其他笔画皆同。二是书写折画,如横折,写到横的尽头,笔锋行方角转折处时,笔锋不作圆转而取折锋稍顿向下切势,此为之实折。用折锋写出的笔画,形状方正,骨力外拓,显得遒劲。
转锋:是指与折锋相对应,是行笔转折处的另一种用锋方法。转锋起笔裹锋不重按,转笔的关键在于心静,以指腕把笔锋调正,中锋运行,且不停驻,笔锋随着圆角势圆转,行笔起伏不大,速度比较均匀。凡用转锋写字的笔法称为圆笔。用转锋写出的字清秀浑厚,血足肉丰。
由于折锋与转锋的运用,就出现了方笔与圆笔,而方圆笔的灵活运用,就出现了兼笔。方笔、圆笔、兼笔形成三大派别。古书论中说:“转折者,方圆之法。真多用折,草多用圆。…‘方者参之以圆,圆者参之以方,斯为妙矣。”这就不仅从楷书范围内肯定了方圆笔的作用,而且把方圆笔法推到了整个中国书法的更广阔的领域。
上面论及的都是在平面内运动的主要笔法,那么在空间里还有一些基本笔法需要了解。
顿锋:就是略加按笔的用锋方法。一般在藏锋后的落锋、回锋前的收锋和转折画处常用这种方法。顿锋又叫按笔,要想使笔画粗全赖于此。
提锋:是运锋中稍轻的用锋方法。一般在横、竖画的中部和露锋画的尾部常用这种笔法。提锋又叫轻笔,它可使笔画变细。
裹锋:是提锋中的一种。主要指藏锋转为落锋笔锋不予散开的快速用锋方法,多在圆笔中运用。
用锋中的轻重提按可依据上下跳动的运动状态分为机械提按和自然提按两种。机械提按是指笔锋触纸即显墨迹,离纸失去墨迹的这种单独由手指、腕掌握的上提下按的用笔方法,它与笔锋弹力的大小关系不大;而自然提按则是笔锋不离纸面,在笔画范围内而显出的粗细之分。这样的提按是指腕力与笔锋弹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书法中,一般是两种提按交织而以自然提按为主。
在书法中,提按适度,就会笔画轻重自然,反映出情态。所以,每个字中的第*画,都应力求按笔中有提笔,提笔中有按笔;按得得当方显出笔画的重感而有力,提得合适则笔画清秀而雅致。这样,才可以避免重而无骨的“墨猪”或者轻而无肉的“墨丝”等弊态。
了解了平面内、空间中的主要笔法之后,我们还得从速度角度了解一些笔法,这样才能掌握书法的全面。速度笔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疾锋:就是快速运行笔锋。历史上也有将其称为快笔、忙笔、速笔的。
徐锋:是缓慢运行笔锋。过去也有称作缓笔、慢笔和迟笔的。
驻锋:是运锋中的一瞬间停而待动的用笔动作。
用笔的快与慢,都是相对的。就字的体式而言,一般是草书(包括行书)用笔要比楷书快。古时“毫驰聚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的诗句正是对草书快写的写照。
以上,从三方面探索了一般的笔法,这三方面都不是孤立的。笔法的运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力的综合运动,无论用笔的千变万化,都离不开一个基本的用笔方法,这就是中锋。中锋是一切笔法运动的基本前提,故人们称“中锋为笔法之根本”。
什么叫中锋(亦称正锋)?就是笔锋始终在点画的中间运行。中锋笔锋的运动方向与执笔处中点以上的笔管运动方向总是互逆的,并非笔管始终垂直于纸面。掌握中锋,需要苦练,功夫到了,就会“如印印泥,如锥画沙。”
与中锋互为对应需提及的是侧锋。侧锋又叫偏锋,就是笔锋在墨迹的一边运行,笔管可以随意倾斜的用锋方法。侧锋运用得妙,可使字形取妍,但初学者要慎用。
学习书法主要是掌握一般笔法,如果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探索一下技术性的笔法,诸如拖锋、抢锋、挫锋、战锋、衄(na,退缩)锋、滑锋等,这里不再赘述。
用笔的方法在各种书体中各有侧重,一般来说,篆隶多用圆笔裹锋;真书有圆笔、有方笔;行书、草书多用偏锋。
据以上所述,我们可以领会到,用笔的基本功是中国书法的基础,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只有掌握了笔法,才能获得笔势,进而意到笔随,体现笔意,一步一步饱览书法宝库中的无限风光。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