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安防行业培训/消防工程师/安全工程师培训 > 二级消防工程师培训 > 二级消防工程师培训新闻资讯 > 中山二级消防工程师培训新闻资讯 (推荐分站:中山培训网 | 中山二级消防工程师培训

【资讯】中山如何找二级消防工程师培训学校 小姐姐老师说说

发布时间:2023/2/22 10:16:42 更新时间:2023/2/22 10:16:42
责任编辑:中山优路教育二级消防工程师培训(VIP会员已认证)

  中山如何找二级消防工程师培训学校,这个有哪些?

  如果您有以上相关问题,您可以在下面填表咨询留言,问问有关于“中山如何找二级消防工程师培训学校”的问题,学校看到您的问题,会及时回访告知您!帮你解决问题!

  本资讯《中山如何找二级消防工程师培训学校》由中山优路教育二级消防工程师培训小编整理发布,目前的发布区域是中山,希望本资讯可以帮助到在中山区域参加二级消防工程师考试学习的同学,当然,在其他地区参加二级消防工程师考试学习的同学也可以留言咨询哦!

  多谢您关注和浏览本资讯《中山如何找二级消防工程师培训学校》!

学校介绍
  优路教育创建于2005年,经过多年的发展,截止今日,我们已经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福州、、深圳、长沙、郑州、洛阳、石家庄等全国近二十个城市设立了直营子公司,全国加盟合作机构达数百家,教职员工上千人。如今,优路教育已成为建设工程领域各类执业/职业资格培训的知名品牌,2018年,公司旗下各品牌培训学生达10余万人次。
  优路教育拥有一支思想创新,锐意进取的团队,特聘请清华、北大、人大、北师大、首师大、法大、财大、华科、建工、哈工大、同济、北京交大等知名学府资深教师及本行业极具专业素质的专家任教,教学经验丰富,针对性强,教师团队教学扎实过硬,教风明快活泼,教学效果独树一帜。学校领导班子严格管理,狠抓教学质量,教书育人。教师们传道、授业、解惑、兢兢业业、诲人不倦。优路教育是一个正从年轻走向成熟的学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让我们共同迎接挑战,超越自我,共创辉煌的明天!

师资力量
晁老师:主讲课程《综合能力》;
专业背景:全国一级消防工程师,曾承担消防施工技术总监,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丰富。
蔡老师:授课富有激情,深入浅出。研究历年真题,准确把握考试方向,直击精髓。

课程介绍
考前点题模块:根据2021年考试大纲,结合历年真题剖析高频考点,同时对2021年考点预测范围圈定。
考前集训模块:依据考试大方向及预测考点,研发仿真预测试卷,通过刷题+讲解,明确考点出题形式,掌握做题方法,在考前培养题感。

开课安排
“金卡班”课程涵盖模块:入门原理、3D考点精讲、章节习题、预测冲刺、套题密训、考前点题;
配套资料:考点精讲教案、历年真题详解、题库精讲训练、高频考点串讲。
零基础考生、消防专业考生、上班族考生、从业多年考生、非专业考生,都可以定制针对性备考方案,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特色优势
3大课程,层层递进,高效锁定得分点。
教学师资均为各自领域高精尖专家、高效教授、专研该考试项目、行业衔领名师。

行业趋势
  我国的建筑业施行由住建部主导的市场准入机制,《建筑法》明确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经资质审查合格,取得相应等级资质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

根据2014年住建部最新出台的《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该项资质申请条件得到一定提升。一级资质要求从净资产600万元提升至1000万元,二级资质由400万元提升至600万元,同时取消了三级资质认定。资质门槛的提升可以促进行业整合,降低行业过度竞争,有利于行业良性发展。
  伴随着我国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镇,我国城镇化率较快上升。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不仅低于发达全国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全全国60%的平均水平。根据《全国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政策目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至2020年要达到60%左右。城镇人口的增加使得相应的城市建筑、写字楼、民宅等都需要进行新建、扩建、改建,而消防工程投入会随之进入增长态势,因此未来几年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仍是消防行业发展的重要契机。

常见问题
问题:二级注册消防工程师的考试大纲,和一级消防师是一样的吗?

回答:不一样,虽然教材一样,但考试侧重点不一样。

培训学习资料
  二级消防工程师讲义:性能化防火设计文件编制

在性能化报告中,应明确表述设计的消防安全目标,充分解释如何来满足目标,提出基础设计标准,明确描述火灾场景,并证明火灾场景选择的正确性等。不得从其他全国的规范中断章取义引用条文,而应以我国全国标准的规定为基础进行等效性验证。
由于设计报告是性能化设计能否被批准的关键因素,所以报告需要概括分析和设计过程中的全部步骤,并且编写的格式和方式应符合权威机构的要求和用户的需要。所以编写的报告中应包含以下内容:
1)建筑基本情况及性能化设计的内容。
2)分析目的及安全目标。该部分应包括建筑业主、建筑使用方、建筑设计单位、性能化消防设计咨询单位和消防主管部门共同认定的总体安全目标和性能目标,并说明性能目标是如何建立的。
3)性能判定标准即性能指标。该部分应该说明不同性能目标的性能指标是什么,是如何确定的,考虑了哪些不确定因素,采用了哪些假设条件。
4)火灾场景设计。该部分需要说明选择火灾场景的依据和方法,并对每一个火灾场景进行讨论,列出最终需要分析的典型火灾场景。
5)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及其所基于的假设。分析评估采用的工具、方法和参考资料应科学合理,报告中列出选择该分析方法的依据,并描述清楚计算分析模型采用的边界条件和输人参数,并说明其合理性。
6)计算分析与评估。根据计算结果与性能判定标准的比较分析,说明设计方案是如何满足安全判定指标的。
7)不确定性分析。在工程分析中,通常只能从确定性的一面出发进行定量的分析。不确定性问题贯穿于性能化设计过程的始终,对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设计的质量、安全水平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不确定性包括偶然的不确定性、认知的不确定性和不明确的不确定性。例如:分析方法存在不确定性、人员行为存在不确定性、对风险的理解与评价存在不确定性、建筑物使用寿命和安全也存在不确定性等。
8)结论与总结。该部分是对前面所有工作的总结,应包括此次设计的内容、目标、最终设计方案,包括防火要求、管理要求、使用中的限制条件等。
9)参考文献。列出主要的设计图样、相关技术文献等技术资料。
10)设计单位和人员资质说明。此部分包含设计单位的名称、经营范围、设计资质、参与本设计项目的消防工程师的相关工作经历等。
  计算分析及结果运用:
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或者修改完善设计,对于上述火灾场景能否达到设定的设计目标进行分析评价。若设计不能满足设定的消防安全目标或低于规范规定的性能水平,则需要对其进行修改与完善,并重新进行评估,直至其满足设定的消防安全目标为止。
一、用于分析计算结果的判定准则
(一)人员生命安全判定准则
火灾对人员的危害主要来源于火灾产生的烟气,主要表现在烟气的热作用和毒性方面,另外对于疏散而言,烟气的能见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在分析火灾对疏散的影响时,一般从温度、毒性气体的浓度、能见度等方面进行讨论。
(二)防止火灾蔓延扩大判定准则
为减少火灾时财产损失和降低对工作运营的影响,消防设计主要是通过采用一系列消防安全措施控制火灾的大面积蔓延扩大来实现的。造成火灾蔓延的因素很多,如飞火、热对流、热辐射等。对于相邻建筑物之间的火灾蔓延,防火设计规范通过要求一定的防火间距来进行控制,而对于同一防火分区内的火灾蔓延则没有明确的规定。在性能化的分析中,不论是同一防火分区内的火灾蔓延,还是相邻建筑物之间的火灾蔓延,都是在一定的设定火灾规模下通过控制可燃物间距,或在一定间距条件下控制火灾的规模等方式来防止火灾的蔓延。性能化分析中通常采用热辐射分析方法来分析火灾蔓延情况。
火灾发生时,火源对周围将产生热辐射和热对流,火源周围的可燃物在热辐射和热对流的作用下温度会逐渐升高,当达到其点燃温度时可能会发生燃烧,导致火灾的蔓延。
根据澳大利亚建筑规范协会出版的《防火安全工程指南》提供的资料,在火灾通过热辐射蔓延的设计中,当被引燃物是很薄很轻的窗帘、松散地堆放的报纸等非常容易被点燃的物品时,其临界辐射强度可取为10kW/m2;当被引燃物是带软垫的家具等一般物品时,其临界辐射强度可取为20kW/m2;对于厚度为5cm或更厚的木板等很难被引燃的物品,其临界辐射强度可取为40kW/m2。如果不能确定可燃物的性质,为了安全起见,其临界辐射强度取为10kW/m2。
(三)钢结构防火保护判定准则
火灾下钢结构破坏判定准则可分为构件和结构两个层次,分别对应局部构件破坏和整体结构破坏。
一般来说,其判定准则有下列三种形式:
1)在规定的结构耐火极限时间内,结构或构件的承载力Rd。应不小于各种作用所产生的组合效应Sm,即
Rd≥Sm(4-3-12)
2)在各种作用效应组合下,结构或构件的耐火时间td应不小于规定的结构或构件的耐火极限tm,即
td≥tm(4-3-13)
3)火灾情景下,结构极限状态时的临界温度Td应不小于在规定的耐火时间内结构所经历的温度Tm,即
Td≥Tm(4-3-14)
上述三个要求在本质上是等效的,进行结构抗火设计时,满足其一即可。
如采用临界温度法验证钢结构防火安全性,判定指标可采用日本《耐火安全检证法》提供的临界温度指标,即Td=325℃。

中山二级消防工程师培训相关介绍:

关于我们 | 招生合作 | 课程推广 | 招聘信息 | 免责声明 | 电脑版
Copyright (c) 2006-2056 报名在线网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广州张律师 粤ICP备1400479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