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管理师培训 > 健康管理师培训头条 > 蚌埠健康管理师培训头条 推荐分站:蚌埠培训网 | 蚌埠健康管理师培训

【头条】蚌埠健康管理师营养师培训班

发布时间:2022/6/7 9:45:58 更新时间:2022/6/8 13:07:25
责任编辑:培训机构(VIP会员已认证)

学校介绍
  主要从事职业考试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服务,业务涵盖建筑工程、消防安全、医药卫生、财税金融、教资招教、经济管理、康养技能、公务员考试、四六级考研等领域。
  我们学校拥有丰富的大型培训组织经验。主要课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及家庭教育指导师、公共营养师、营养配餐员、教师资格证、经济师等职业技能培训。

课程介绍
招生对象:
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
2、医院、医疗服务机构医务工作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健康体检机构医生、护士、养老院(或老年公寓)
3、健康管理(咨询)公司、健康咨询中心、养生会所或保健中心从业者,高级健康顾问或从事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及相关的各界人士。
4、药店、医药公司销售人员;
5、保健食品销售人员、产品讲师;
6、有志于从事健康管理相关职业的人员。
主要内容:
健康维护计划是指在特定的时期内,依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危险因素而计划进行的一系列干预措施。具体包括:做什么、间隔多长时间做一次、什么时候做。按照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预防干预活动一般包括:健康咨询指导、疾病的早期筛检、现患管理和随访等。健康维护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根据危险因素的评估以及患者的性别、年龄的信息,确定干预的措施,包括健康咨询、健康筛检、免疫接种和化学预防。

特色优势
课程优势:
五大教学板块,行业,从头到尾学到真知识
解构考纲,剖析教材,考前冲刺,有讲有练,深层锁定考试考点
多元化,网络面授,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时间总结归纳教材重难点,复习分层次。
主要的工作职能:
1、采集和管理个人或群体的健康信息;
2、评估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和疾病危险性;
3、进行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咨询与指导;
4、制定个人或群体的健康促进计划;
5、对个人或群体进行健康维护;
6、对个人或群体进行健康教育和推广;进行健康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进行健康管理技术应用的成效评估。

行业趋势
  正因为社会对健康管理的巨大需求,健康管理师应运而生,健康管理师就是从事个体或群体健康的监控、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健康管理师的潜在就业市场大,包括健康保险公司、医疗保健和健康管理部门、医院和非医院的健康体检机构、国际旅游卫生保健机构、社区及部队的相关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全国机关部门、健康和保健部门、教育和研究机构等都有对健康管理师的需求。健康管理师制定包括饮食、运动及用药的个体化健康计划,并督促实施,把健康理念变为健康行为,以达到控制病情和降低危险因素,从而避免和延缓疾病的发生,较终达到自我管理、改善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
  理念先进,学术理论与技术研究相对滞后自2001年国内较好家健康管理公司注册到2007年,健康管理走过了艰难而重要的7年。其先进的理念,对国内健康服务的全新视角和理解,逐步获得了认可和追捧。2006年,我们明显看到,以健康管理为主题的会议、论坛、培训在增多,甚至有业内人士称2006年是“健康管理年”。但是必须看到的是,目前国内在健康评估、健康维护、健康产品、服务模式、运行模式、服务范围上都与国际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学习资料
  健康管理师考试考前特训考点: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
1.流行病学的概念、研究方法
概念: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用以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现况调查、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实验性研究、诊断试验的评价研究、筛检试验的评价研究
2.比例的概念及计算公式:表示同一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P=a/a+b
3.比的概念及计算公式:表示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值。相对比=甲指标/乙指标
4.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表示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的例数之比
5.发病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某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6.发病率指标的用途: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是一个重要和常用的指标,对于死亡率极低或不致死的疾病尤为重要,反映得该病的风险。
7.患病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在特定时间点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和旧病例的人数总共所占的比例。患病率=特定时间点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
8.患病率的影响因素:发病率和病程
9.患病率指标的用途:合理地计划卫生措施、人力物力及卫生自愿的需要,研究疾病流行因素,监测慢性病的控制效果。
10.患病率和发病率的区别:分子时间和病例数不同;患病离是一种静态指标,不是率,是比例,发病率是一种动态指标,是真正的率。
11.死亡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某人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k
12病死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某病病死率=(该病死亡人率/该病发病率)*100%
13.生存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患某种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患者)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的比例。n年生存率=(随访满n年的某病存活病例数/随访满n年的该病病例数)*100%
14.相对危险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暴露组的发病率(Ie)与非暴露组发病率(Io)之比。RR=Ie/Io
15.比值比的概念: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
16.归因危险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暴露组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它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AR=Ie-Io
17.现况调查的概念、种类、优缺点概念:现况调查是指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有关变量、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目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某因素与疾病的关联。
种类:普查、抽样调查(随机抽样、非随机抽样)。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
优缺点:1.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以样本估计总体的可信度较高;2.其次有来自同一群体的自然形成的同期对照组,使结果具有可比性;3.一次调查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是疾病病因探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缺点:1.现况研究中,由于调查时疾病与暴露因素一般同时存在,难以确定先因后果的时相关系;2.再则,现况调查研究得到的是某一时点的是否患病情况,故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除非在一个稳定的群体中,连续进行同样的现况调查;3.如果在一次现研究进行过程中,研究对象中一些人若正处在所研究疾病的潜伏期或者临床前期,则极有可能会被误认为是正常人,使研究结果发生偏倚,低估该研究群体的患病水平。
18.队列研究的概念、原理、特点概念:队列研究亦称群组研究。是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可用于检验病因假设、评价预防效果和研究疾病自然史。
原理:调查方向现在到将来,根据暴露组和费暴露组患病情况的对照,比较疾病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
特点:1.在时序上是由前向后的,在疾病发生前开始进行,故属于前瞻性研究;2.属于观察性对比研究,暴露与否是自然存在于研究人群,而不是人为给予的;3.研究对象根据暴露与否分组,这与实验性研究的随机分型不同;4.是从“因”到“果”的研究;5.追踪观察的是两组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如RR=〔a/(a+b)〕/〔c/(c+d)〕
19.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原理、特点概念:为选择一组患所研究疾病的患者与一组无此病的对照组,调查其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原理:调查方向,回顾性研究,分暴露组和对照组,研究两组该疾病发生的因素。
特点: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研究开始时已有一批可供选择的疾病;研究对象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被研究因素的暴露状况是通过回顾获得的;若按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由果推因;经两组暴露率或暴露水平的比较,分析暴露与疾病的联系。OR=ad/bc
20.实验性研究的概念及基本特点
概念:研究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试验的条件,主动给予研究对象某种干预措施。基本特点:属于前瞻性研究;随机分组;设立对照组;有干预措施。
  健康管理师考试高频考点:
1、性心理问题:以异常行为作为满足个人性冲动的主要方式的一种心理障碍。
常见:恋物癖、异性装扮癖、露阴癖、窥淫癖、易性癖、性施虐和性受虐。
2、社会适应问题:是个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行为的变化
社会适应组成:个体、情境、改变。
个体社会适应障碍的症状表现
1)抑郁、无兴趣感
2)焦虑、紧张不安
3)行为障碍:旷课、旷工、迟到早退、寻求刺激
4)躯体不适:如腰酸背痛、肢体麻木、消化不良
5)社会性退缩:如逃避现实、独来独往、学习工作效率低下,生活能力减退。个体遇到新情境时有3种适应方式:
1)问题解决,改变环境使之适合个体自身的需要。
2)接受情景,包括个体改变自己的态度、价值观、接受和遵从新情境的社会规范和准则,主动地作出与社会相符的行为;
3)心理防御,个体采用心理防御机制掩盖由新情境的要求和个体需要的矛盾产生的压力和焦虑的来源。心理防御在一定程度上否定、歪曲、曲解现实,通常是无意识的、自动的,有压抑、投射、合理化、反向作用等。
3、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遗传因素、个人成长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强烈的外界刺激、突发事件、个体心理素质、人格特征、认知倾向等8个方面。
4、个人成长因素
婴儿期:1-3岁断奶,分享焦虑
幼儿期:3-7岁游戏、自我意识开始建立
学龄期:7-12岁学习习惯,兴趣
青少期:11-16岁性发育成熟和自我意识形成,学习问题、性问题、社会适应问题。
中年期:是从青年期以后到60岁以前的阶段。
是生理的成熟期,心理的稳定期。
常见心理问题是心理压力大、工作家庭问题、不良行为。常常处于社会、家庭、事业等多重压力之下。伴发身心疾病。
老年期:一般指60岁以后的人生阶段。
常见心理问题是老年痴呆和老年抑郁
5、形成心理问题的其它因素:认知评价;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应激源的可预期性和可控性应激源指那些能引起机体稳态失调并唤起适应反应的环境事件与情境。
6、心理问题应对策略:改变环境、改变自己(调节自我认知、调节自我情绪,选择适当行为;寻求专业的心理有助;
7、调节自我认知的方法:校正自我认知、建立合理的自我期望、纠正归因偏见、多用积极的思维方式;
8、调节自我情绪的适当行为:宣泄(倾诉、哭泣、写作)转移。

蚌埠健康管理师培训
蚌埠健康管理师培训机构,主要从事技能提升和个人能力提高培训服务,欢迎致电咨询了解更多课程服务信息。

关于我们 | 招生合作 | 课程推广 | 招聘信息 | 免责声明 | 电脑版
Copyright (c) 2006-2056 报名在线网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广州张律师 粤ICP备14004790号-3